来自英国利物浦大学的科学家们发现了一种大肠杆菌有可能促进了结肠癌的形成。相关论文在线发布在8月16日的《科学》(Science)杂志上。
该研究小组过去曾证实患有结肠癌、炎性肠病、克罗恩氏病和溃疡性结肠炎的患者结肠中存在大量的一类粘性大肠杆菌。
研究小组现在发现这类大肠杆菌携带的pks基因编码了一种毒素可破坏肠壁细胞中的DNA,这些细菌更普遍地存在于炎性肠病和结肠癌患者的结肠中。相比于健康结肠的五分之一比例,大约三分之二的结肠癌患者携带了这些大肠杆菌。
利物浦大学与北卡罗来纳大学的研究人员合作证实具有结肠炎的小鼠更有可能携带这些大肠杆菌,当携带着包含pks基因的大肠杆菌时小鼠常常会形成结肠癌。然而携带着不包含pks的大肠杆菌的小鼠则不会形成癌症。他们还发现携带pks基因的大肠杆菌的存在似乎并没有增进肠道的炎症。
来自利物浦大学转化医学研究所的Jonathan Rhodes教授说:“事实上,pks阳性的大肠杆菌看起来并未在引起炎症增加的情况下促进了小鼠的结肠癌,引导我们调查了其在人类结肠癌中可能发挥的作用。结肠中的这些细菌不仅在炎性肠病患者中,并且在不具有炎性肠病的结肠癌患者中也显著增高,表明对DNA损伤是pks基因生成的毒素造成的结果,有可能促进了结肠癌的形成。”
研究的共同作者、利物浦大学的Barry Campbell博士说:“研究表明大肠杆菌比以前认为地更加广泛地参与了结肠癌的形成。在这些研究结果基础上了解为何包含pks基因的这类细菌在某些人体内存在而在另一些人体内不存在是非常重要的。”
研究人员还发现一些饮食药剂,尤其是车前草和绿花椰菜可以阻止摄取和运输大肠杆菌通过肠道细胞,他们还发现在加工食品中的脂肪乳化剂促进了细菌通过细胞。